【工作方案】龙南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05-18 09:31:00

龙南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政和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着力打造新时代第一等的营商环境。根据《赣州市建设全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上级党政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县域目标,全面对标大湾区城市最高标准、最佳实践,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提升,着力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平等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擦亮“龙易办”营商环境品牌。

(二)工作目标。龙南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30名、稳居赣州前列,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更有活力、制度创新更有成果,形成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创新举措,为省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南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

1.实施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加快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一照通行”改革,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充分保障企业行使主体资格。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2.启动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一体化”改革。通过“一照一码”关联整合,推行企业开办和涉企经营许可、备案事项联审联办。推动行政审批“四减一优化”,推进政务服务和审批系统与省事项管理系统对接,确保事项标准统一、同源。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3.打通数据共享,企业开户与银行开户实现串联办理。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信息变更、预约银行开户等事项便利度。探索推行标准化智能审批,不含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名称、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实“自主申报”。探索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将企业开立银行账户纳入企业开办“一链服务”,实现银行开户信息与各部门间的数据推送。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龙南支行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4.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实现企业一次申报、部门数据共享。畅通市场退出通道,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全面实施简易注销,从“最多跑一次”变成“跑零次”,探索市场主体除名等便捷退出途径,推动失联企业吊销出清,完善政府依职权出清机制,着力解决企业“退出难”。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5.深化破产制度改革。探索破产审判与破产事务相分离改革,优化破产企业土地、房产处置程序。完善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破产管理人选任、预重整等工作机制。提高破产审判效率,促进诚信企业“经济再生”。壮大特邀调解队伍建设,积极运用繁简分流智能识别分案系统,进一步拓展案件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功能。责任单位:市法院、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二)有效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

6.探索实施“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登记流程,拓展“一照多址”“一证多址”适用主体和区域范围,实现一次申请、一本执照、多个地址,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便利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探索推进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7.探索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跨区域互认通用。积极推动数字证书、电子证照、部分产品跨区域流通检疫申请等企业生产经营高频许可证件、资质资格等在省内或省外部分区域跨区域互通、互认、互用。启动“无实体证照”“无证明城市”改革,推行电子证照“免提交”,大力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合同广泛应用。2023年,个人常用证照实现100%进入电子证照库。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政务和数据服务中心)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8.深化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持续规范招投标主体行为,加强招投标全链条监管。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开标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建立健全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以更加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招投标制度规则和标准,为内外地企业营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23年,全市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开标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应用率达96%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9.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清除政府采购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负面清单审查机制及“承诺+信用管理”准入管理制度,简化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的形式审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三)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

10.持续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全面实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运用项目策划生成平台,实施一个阶段、一张表单、一套材料、集成审批。扩大施工图免审范围。推行水电气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并联办理。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与用地、环评、节能、报建等领域改革衔接,强化审批数据共享。推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改革。2023年,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和审批人员全面进驻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专区,工程建设项目全部通过赣州市项目策划生成平台生成。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区经发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龙南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11.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试行“清单式”信息,土地供应时“一单尽列”、免费公开,对土地储备机构在土地出让前已主动完成的评估普查事项,企业在后续阶段不再重复申报或者审批部门简化审批条件,推动项目审批、建设提速增效,实现“交地即开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区经发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12.实施项目竣工“速验收、早投产”。简化联合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实行统一出具联合验收意见书,结果文书在线获取及共享。试行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可单独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四)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13.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准入经营标准。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开放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产生的部分公共数据;统筹推进全市政务系统上云,加快建设数智龙南,不断扩展和完善“智慧龙南”功能体系。优化资本要素和土地要素配置方式,提高劳动力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政务和数据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人社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14.优化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制约,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施科研课题选题征集团队揭榜制,加快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着力解决科技成果权属问题,构建与研发工作和创新规律相符合的政策体系。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责任单位:市科创中心、市人社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15.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完善地理标志商标管理制度,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及使用,强化对知识产权代理的监管。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健全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鼓励知产权利人使用赣州市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交换渠道,提升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16.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强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便捷服务。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及独角兽企业培育后备库,围绕入库企业成长需求,量身定制支持重点和方向。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创中心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五)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

17.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式,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动态完善“一单两库”,建立健全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有机协同的综合监管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18.进一步加强信用监管。优化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依据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程度等实行靶向抽查、差异化监管。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拓展信用报告应用范围。健全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机制,加大信用承诺公开力度,依托信用平台和各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探索建立重点行业人员个人信用体系,推动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19.加快构建“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坚持政府监管、行业自治、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持续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探索实行惩罚性赔偿和内部举报人制度,推动形成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20.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按照鼓励创新原则,以容错纠错为导向,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简约高效的包容审慎监管体系,给予市场主体成长“容错”“试错”空间。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建立“轻微违法不罚”“初次违法不罚”“信用监管+首违不罚”制度等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动态调整机制。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发改委等各行政执法单位

21.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建立违反公平执法行为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坚决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权标准,实行同案同罚,统一行业执法标准和尺度,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市场主体停产停业,保障执法力度均衡统一。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制定完善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城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队、市交通运输局、龙南生态环境局等各行政执法单位

(六)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22.推进“赣深组合港”信息化建设。加快口岸建设,提升通关时效,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龙南海关,、驻市有关单位〕

23.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深化“两段准入”改革,推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推动口岸通关全程无纸化、智能化。动态更新口岸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确保清单外无收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龙南海关,、驻市有关单位〕

24.优化外商投资和人才服务管理。全力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要求,进一步保障外商投资公平待遇与合法权益,为外资营造更加开放、透明和公平的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驻市有关单位〕

(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25.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规则。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及回应机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区招商与企业服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26.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竞争监管体系和执法保障体系,综合应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线索排查分析、线上证据固化、线下核查处置的反不正当竞争网络监测机制。强化互联网竞争行为监测。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和规范处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八)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27.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务守信践诺机制,建立政府承诺合法性审查制度。畅通政府失信投诉举报渠道,探索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坚决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务失信行为。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集中治理,严厉打击以不签合同、不开发票、不验收等方式变相拖欠的行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28.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严格划定行政权力边界,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不得出台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政策。切实加强社会监督,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题线索核查处理机制,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及其他政务服务平台渠道作用,及时查处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工商联、市纪委监委,、驻市有关单位

29.提升民企司法保护制度质效。全面推广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开展“超权限、超标的、超范围、超时限”违法办案行为整治。完善捕诉一体化办案机制,加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推动少捕慎诉慎押在涉企案件中落地落实。落实规上企业“一企一警”制度,严打涉企违法犯罪。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

30.完善企业深度参与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常态化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回应企业诉求。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建立营商环境监测、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等制度,最大程度调动企业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区招商与企业服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九)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31.严格规范涉企收费和罚款。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严厉查处强制摊派、征收过头税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违规设置罚款项目、擅自提高罚款标准等行为。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32.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加强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服务价格监管。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加快健全银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加强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管理。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服务机构收费规范管理。推动降低物流服务收费,强化口岸、货场、专用线等货运领域收费监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民政局、市金融服务中心、赣州银保监分局龙南监管组人民银行龙南支行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33.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建设综合金融数据征信服务平台,提升数字赋能金融水平。加快创推“便、捷、简”信贷线上产品,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信贷服务,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放款效率。构建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推进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政策快速、精准落地,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良性互动。责任单位:市金融服务中心、赣州银保监分局龙南监管组人民银行龙南支行、市财政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34.深化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改革。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兑现、快速直达。加强“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的建设运行管理,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窗”,建成完善市县一体“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政策兑现服务体系。2023年底前,全市财政性资金奖补类(含个人事项)惠企政策上线率达60%;2025年底前,全市所有财政性资金奖补类惠企政策均能通过平台兑现。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十)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

35.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加快建立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阶段,对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建立清单,实行事项归并,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优化全程免费帮代办服务,优化市乡村三级帮办机制,聚焦企业和群众“一件事一次办”,积极推行市场主体、个人所涉高频事项集成化办理。2023年,累计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100件以上。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政务和数据服务中心)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36.深化“市县同权”改革。承接一批赣州市级权限,构建完善市县联动审批机制。打造“五星级”政务服务新模式,扩大“异地通办”“跨省通办”范围,逐步实现赣粤两地证照互用、资质互认。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驻市有关单位

37.深化“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成“赣服通龙南分厅”5.0版。加快升级全市统一的数字政务业务中台,着力打通系统壁垒,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应用。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政务和数据服务中心)、驻市有关单位

38.提升企业纳税便利度。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探索推行数字人民币全流程纳税缴费,实行征税互动税费服务新模式及智能化办税服务,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探索对个人存量房交易开放电子发票功能,构建申报、缴税、代开发票一体化线上办理模式。优化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推行要素化纳税申报,推广远程办税模式,2025年,远程办税应用率达50%以上。拓宽企业涉税数据开放维度,提高“以数治税”监管效能。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39.优化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流程。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试行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告知承诺制,加强要点审查、案件抽检、失信联合惩戒等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推行办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政务信息共享和核验,推广应用“以图查房”。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40.持续提升中介服务质效。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惩戒淘汰机制。全面清理规范无法律、法规及相关依据的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编制并动态调整全市统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培育中介服务市场主体,实现中介服务超市“一张网”服务。探索中介服务多介合一“联合体”,依托“信用中国”提供的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建立信用评价和联合评估机制。试行行政审批与中介服务“一体化”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政务和数据服务中心)、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龙南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龙南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将推动工作纳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调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改革事项的相关部门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系统研究、深入推进。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上下联动,保持与上级主管部门密切沟通,明确各项改革任务的目标和实施路径,确保各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推进。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日常调度机制,龙南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掌握各改革事项工作动态,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创新试点探索和配套政策制定,对各改革任务实行清单化、项目化打表推进,建立定期报送和沟通协调机制,动态反映有关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效。常态化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组织开展全市创新试点工作联合督查,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区域性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更多突破性改革成果。各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根据清单任务分工,逐项明确改革事项规范要求、应用场景、监管措施等具体举措,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要加强上下联动、密切沟通,涉及国家、省级、赣州市级赋权事项要积极向上争取落地,针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寻求帮助,确保试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四)务求工作实效。科学把握改革的时序、节奏和步骤,强化创新试点工作的连续性,对改革事项进行动态更新,以“研究一批、试点一批、成熟一批、总结一批”的节奏有序推进。要持续收集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变市场主体的“问题清单”为创新改革的“任务清单”,滚动研究提出改革事项。要加强评估鉴定,及时总结试点证明行之有效、市场主体欢迎的改革举措,并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要强化宣传推介,组织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平台,广泛宣传报道改革举措、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服务企业便利市场的经验做法,增进社会公众对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的了解和支持,营造更加浓厚的改革氛围。

龙府办字〔2023〕20号关于印发《龙南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