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龙南市农业农村局:持续落实五化并举,全面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

持续落实五化并举,全面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6-04 11:04:16

龙南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扣建设赣南先行区中心的总体定位,从工作机制、全域布局、任务落实、要素投入、乡村运营等五个方面入手,稳步推进、精准发力,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近年来获评全省美丽宜居先行县、全省“美丽活力乡村+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被列为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县。

坚持高位谋划部署推动工作机制“系统化”

该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专班作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多次在制定方案、整合资金、建立项目等关键节点作出批示。分管市领导坚持常态化部署推进,采取召开片区会、座谈会以及现场推进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对“四融一共”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总体布局、实施路径、重点任务以及责任分工,将“四融一共”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内容,实行“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设立“红黑榜”。同时,注重强化正向激励,每年组织评选一批“四融一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立足围屋资源优势推动全域布局“特色化”

整体规划。聚焦“客家文化风情带”主基调,综合考虑围屋资源、农业产业、景区分布等因素,规划建设龙小线、龙关线、105国道沿线、城郊沿线等四条和美乡村示范带,连片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村点打造。有机融合围屋元素,每年分类打造先行村14个以及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等一批精品点,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制定《乡村振兴农民建房推介图集》,在全市统一推广“叠檐细孔硬山屋脊,粉墙灰瓦坡屋顶”新客家风建筑风格。产业带动。依托石斛、蔬菜、鹰嘴桃等农特产业优势,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鼓励发展集“吃住购娱游”于一体的围屋乡宿产业,实现乡宿产业综合收入3.58亿元,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收入1.6亿余元,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实行挂图作战推进推动任务落实“清单化”

坚持“清单化”思维,通过制定“三张清单”,作战推进,持续推进“四融一共”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建立工作责任清单。对照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细化5大项60小项任务,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由专班定期汇总落实情况。建立项目建设清单。严格按照“村申请、乡初审、县审批”程序,提报年度“四融一共”建设项目,对成熟度高、示范效应好的项目优先给予倾斜支持。目前,全市已建立2024年第一批项目清单61个,涉及资金1.2亿元。建立评估验收清单。按照景村、产村、城乡、三治融合,分类编制先行村评估验收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细化验收内容、评分标准以及操作方法,确保创建高标准精品先行村。

深化老屋复活改革推动要素投入“多元化”

以“老屋复活”改革为抓手,设立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站长的闲置房屋托管站32个,引导农户与村集体签订流转协议,由闲置房屋托管站统一管理,为经营主体提供房屋流转服务,共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1500余栋。持续推行乡贤乡居模式,首创发放乡贤乡居资格权证、乡贤乡居经营权证,老屋民宿经营证件“三本证”,明确资格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最高撬动比可达1:10。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围屋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签下全省首单客家围屋保险1.93亿元,累计修缮活化围屋51座。同时,统筹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债券资金以及平台公司贷款资金,以主要交通干道、示范点等重点覆盖区域,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目前,累计投入8.7亿元推进乡村建设,建成黄花湾、芷溪谷、畲山湖等一批乡村旅游打卡点,获评省级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1个,推动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乡村面貌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

注重引进专业团队推动乡村运营“市场化”

突出市场导向,加强整县运营,与携程达成三年合作意向,通过“1+N”政企合作模式,组织打造龙南农文旅融合官方星球号、落地携程产业合作孵化中心、携程文旅产业学院等系列活动,实现引客入龙年增长30%。聚焦乡宿产业,紧盯国内外知名乡宿品牌,出台扶持政策、组团对外招商,引进静庐澜栅、过云山居、西坡等5家国内排名前十的高端乡宿品牌入驻,在全省首创以客家围屋为核心的宿集模式,集中连片式发展11个乡宿集聚区。丰富运营模式,形成以南茶园、归巢为代表的“本土运营”模式,以读旅公司为代表的“公司运营”模式,以及以黄明荣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强村公司+村集体”模式。推行“大托管”改革,串联粮蔬产业发展、农田建设、土地流转、项目建设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