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龙南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6-03-25 15:09:0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情况回顾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县政府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较好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22.8亿元,增长9.8%;财政总收入16.58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8亿元,增长13.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8.84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8亿元,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186元和8572元,分别增长9.8%12.2%。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力并进,实现了经济总量与质量的双提升投资持续增长。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锲而不舍推进《若干意见》和《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落地生根。全年争取上级预算内投资14亿元,增长20%105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6.3亿元。县城投公司全年实现融资11.94亿元,其中到位资金6.94亿元。与中国银行赣州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取得5亿元等值人民币的整体授信额度。完成农商银行组建工作,江西银行成功入驻。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加快建设旅游强县,接待游客2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4亿元,分别增长12.4%11.7%。成功申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首家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投入运营。支持县城投公司遵循市场规律参与房地产市场竞争,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价每平方米下降了276元,更多的老百姓买得起房。住宅销售面积达到16.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到6.7亿元,分别增长85%74%外贸出口逆势上扬。用好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全年为出口企业争取外贸扶持资金500多万元。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6.08亿美元,增长21.85%,占龙南海关辖区六县的65.38%。其中出口5.27亿美元,增长23.61%

(二)主攻工业步伐坚实。牢牢牵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平台作用,迈出了主攻工业的铿锵步伐。企业发展态势平稳。坚持精准帮扶,与企业共度时艰。设立了首期规模1亿元的倒贷周转金,满足企业资金转贷需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及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为企业减免税收3501万元。财园信贷通等3信贷通发放贷款5.43亿元。龙钇重稀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定向募集资金5725万元。铨通稀土成功生产出全省第一支陶瓷金卤灯。新增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家,达到8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16亿元,增长8.2%;主营业务收入248.98亿元,增长9.5%;利税总额22.32亿元,增长6%招商兴工成果丰硕。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49.18亿元,增长18.94%;实际利用外资9289万美元,增长10.35%,其中现汇进资2398万美元,增长12.74%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奖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投入资金10亿多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获评全省开放平台先进单位。新增园区开发面积2200亩,新建市政道路12.6公里,完成土地征收2153亩。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全面启动,陆路口岸作业区项目加紧推进。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着力提升次中心城市承载与辐射能力,城市形态更加优化,城市环境更加宜居。规划体系日臻完备。《赣州南部城镇群规划》(原《龙南都市区规划》)已通过市政府批准。消防、商业网点专项规划批准实施。地下管线、电力设施专项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各乡镇镇区控制性详规已全部获批,龙南成为全市首个实现乡镇集镇控制性详规全覆盖的县,获评全省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精心组织实施城建项目111个,完成投资6.24亿元。新都大道、玉环北路等7条城市道路投入使用,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宽。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全面竣工。红卫桥、演教寺桥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杨坊桥重建工程动工兴建。龙洲综合市场主体完工,人民大道综合市场改造顺利完成。完成濂江防洪景观工程、滨江路及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三江六岸的景观格局基本形成。宜居花园、阳光龙苑交付使用,金塘花苑摇号定房1593套,新圳花苑一期主体完工,二期1702套全面开工,农业人口加速向城市集聚。城市管理高效有序。三城同创为抓手,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高位推动市容环境专项治理,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查,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依法拆除违法建筑7114平方米,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农业农村亮点纷呈。以扶贫开发工作为统领,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创新举措解决贫困群众的就医、就业、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8750人,减贫率36.26%。累计为71267人次患病贫困群众减免、补偿医疗费用821万元。开展搬迁移民扶贫1314户。建成帮扶共建型产业基地21个,受益贫困人口5000人以上。在全省率先创办就业扶贫福利厂,设立27个乡村级外发加工点,2480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县乡两级设立圆梦助学基金,县财政出资200万元,各乡镇广泛募集社会资金893.3万元,向1415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87.6万元。成功争取易地扶贫搬迁贷款4亿元。全市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现场会在龙南召开。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总产量达到6.51万吨。新造高产油茶林1000亩、花卉苗木1450亩、优质茶园2300亩。大力开展柑橘黄龙病防治,发病率降低到18.72%,保障了脐橙产业健康发展。规划建设了4000多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被认定为全省第三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流转试点,流转土地3.58万亩,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杨村中心镇、里仁示范镇建设稳步推进。完成5个中心村主体工程建设,建成36个自然村点。农村危旧土坯房新建、修缮1420户,完工率100%。投入623万元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里仁镇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里仁新园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五)民生改善成效显著。集中精力和财力改善民生,85件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全年民生支出16.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0.7%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思源实验学校、夹湖和程龙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整体新建项目竣工使用。实施12个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改工程,启动建设6个教师周转房项目,新建和改扩建校舍6.3万平方米。建成乡、村公办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2000多个。完成2个乡镇和4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在市第四届运动会中,夺金数创历史最佳成绩。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了龙南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龙南召开,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关西村展示利用和环境整治工程获国家批复。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零差价顺利实施。县人民医院运行步入正轨,筹资1200多万元购置医疗设备,与市人民医院、广州南方医院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第一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检验大楼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群众受益广泛。计生服务更加优质高效,连续五年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二等奖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抚对象、五保供养、大病救助等各项保障按政策落实到位。在全市率先推进救急难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26万人。投入9200多万元,补贴9500余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投入3200多万元,基本建成社会福利幸福园、里仁敬老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卓有成效,新建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托管留守儿童150名。日供5万吨自来水扩建工程动工兴建。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有效解决67758名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低电压用户治理1395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5公里,强化农村公路养护,好路率明显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信访秩序持续好转,全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现场会在龙南召开,公众安全感指数测评排名全市前列。

(六)生态文明扎实推进。坚持环境就是民生加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城区污水主管网铺设里程达到25公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运营,龙洲、里仁垃圾中转站主体完工。新增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1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100%。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4%41.4%,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2.16%,省级森林县城创建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40个,编制完成8个乡镇的生态建设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927.4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56.4%。国家环保部对龙南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评价良好。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正式批复《龙南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龙南被列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八个试点县之一。

(七)自身建设不断增强。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共整改不严不实问题142个。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及议案62件、政协提案63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生活用罐装液化气价格、饮用水水源保护等一批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深化三单一网改革,承接上级下放项目核准权限113项,公示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各3924项。实现了财政预决算公开。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压缩11.2%。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新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卫计委、文广新局、不动产登记局。审计、统计、人事人才、国防动员、兵役、物价、档案、供销、烟草、邮政、通讯、盐务、气象、人防、广电、县志、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顺利收官,龙南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上。

——过去的五年,是县域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抢抓苏区振兴历史性机遇,积极实施《若干意见》,龙南进入了发展势头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与2010年相比,我们实现了六个翻番、五个突破,即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现翻番;生产总值突破12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出口突破5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40亿元,森林覆盖率突破80%。与此同时,三次产业比由13.852.433.8调整为9.6:55.6:34.8,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占比不断巩固。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推进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倾力打造了宜居宜业的龙翔片区、配套完善的龙洲片区和产城融合石人新区,精心谋划了新都片区、东湖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增加至17.8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撤县设市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改善农村环境,累计打造了297个和谐秀美乡村示范点。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民生支出总量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建成保障性住房6777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8597户,建成乡村统建保障房547套,有效缓解了城乡群众住房难问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早期民办代课教师、老放映员待遇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投入2.3亿元,建设农村公路509公里,农村路网日趋完善。完成31953户低电压用户治理。强化社会救助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平台不断夯实的五年。龙南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发展规划》成功获批。举全县之力加快经开区建设,实际开发面积达到9.31平方公里,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投融资平台大步跨越,县城投公司资产总规模突破35亿元,累计融资16.74亿元。赣粤高速、大广高速先后通车,对外通道进一步畅通。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热情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支持龙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建设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项目建设资金压力较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仍然较多;在社会建设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力不小,贫困人口脱贫难度持续加大,环境保护任务还很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从自身建设看,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与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16—2020年,是龙南主攻工业、打造赣州南部核心增长极、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深入实施《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区县共建,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坚定不移推改革,加大力度扩开放,全力以赴谋创新,持之以恒抓落实,打好六大攻坚战,突出十大重点工作,抓项目、补短板、降成本、拓空间、强动力,着力建设一极两市四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十三五期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达到215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实现财政总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11%。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2.16%以上。

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一是要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上实现新跨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简政放权、现代产权制度、投融资机制等改革,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的生动局面。

二是要在开放融合、互利共赢上实现新跨越。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深度融入珠三角,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聚集更多资金、人才、经验等发展要素,把龙南打造成为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三是要在协调发展、重点突破上实现新跨越。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谋划,推动全面发展。同时,围绕市委六大攻坚战,突出抓好主攻工业、开放型经济、精准扶贫、旅游发展、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现代农业、争资争项、社会民生事业等十大重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形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正确处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城乡绿化、节能减排等工作,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龙南

五是要在民生为本、共建共享上实现新跨越。牢固树立为民惠民理念,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倾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尽心尽力提升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2016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三年主攻工业的开局之年,对于我县未来几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总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力争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结合市委部署的六大攻坚战,紧扣龙南实际,以十大重点工作为总抓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坚定不移主攻工业。按照主攻工业、三年翻番部署,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精准帮扶企业。强化结对帮扶,集中精力培育120家成长型企业,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年内新增入规企业10家以上,力争扶持2家企业挂牌上市。积极开展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工业发展奖励资金、政府倒贷机制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电、财务、融资等成本。壮大产业集群。大力提升以玩具、服装、家具为主的现代轻工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企业向整机生产、品牌营销和研发结算一体化集群发展。做大做强龙南国家发光材料及稀土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深化与赣州稀土集团战略合作,推动铨通金卤灯、然科技技改、龙钇高性能材料、南裕稀土综合利用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实施五矿东林重组改造,引导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在支持骏亚电子、宝辉科技、新正耀科技、西多利实业等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快骏亚精密电路、领德实业、城大工业等项目建设,打造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支持九连山药业、隆南药化与南京同仁堂、华润三九等龙头企业靠大联强,推动食品药品产业发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加快雷公山风电场项目建设,启动杨村风电场项目,推动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以上。推进科技创新。紧跟中国制造“2025”,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出台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技改扶持专项资金等政策,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中核晶环、汇森家具等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年内新增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兴县战略,新增省著名商标5个、市知名商标6个。

(二)拓宽开放合作空间。持之以恒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开放对接。筑牢开放平台。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园区控制性详规,完善园区道路、水电、污水处理、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推进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龙南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万亩产业园,打造赣粤(港)对接合作新区。坚持依法供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提高园区土地科学利用水平。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开展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组团开展电子信息产业专题招商,通过并购重组、靠大联强、龙头引领等方式,引进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应广的好项目。大力实施赣商回归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高标准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吸引在外投资者和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年内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0个,其中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扎实推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以上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诚信高效的政务环境,讲信用、守承诺、重责任,不折不扣兑现制定的优惠政策。公平对待外来投资者,严禁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打造公正的营商环境。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龙南脱贫攻坚两年行动计划,按照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坚持精准施策,确保全年脱贫9800人以上。深化产业扶贫。出台产业扶持办法,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成为扶贫产业。巩固就业扶贫。继续办好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增加乡村就业扶贫福利车间数量,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提供1200个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推进搬迁扶贫。充分利用金融支持政策和国家新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加快推进金塘花苑、新圳花苑以及乡村统建保障房建设,大力引农进城进园进镇,完成1500人以上移民搬迁任务。扩大教育扶贫。用好县乡两级圆梦助学基金,广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落实贫困学生各项奖补政策,实现贫困家庭孩子从学前教育到大学资助全覆盖,试行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强化就医扶贫。构筑新农合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补偿、医疗救助四道防线,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提升兜底扶贫。落实低保、五保指导计划,衔接好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兜底解决5500人脱贫。同时,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措施的组合作用,拓宽贫困人口致富渠道。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加快25户以上通组公路建设,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破除发展瓶颈制约。大力发展贫困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凝聚脱贫攻坚力量。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发挥政策组合叠加效应,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密切对接省、市定点帮扶单位,确保帮扶政策、资金、项目落实到位。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四)加速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旅游规划。聘请一流的旅游规划和策划团队,高标准修编完善龙南旅游总体规划和各重点景区规划。重点抓好小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规及旅游策划,做好客家围屋群和龙关线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的策划包装,加快九连山、虔心小镇以及温泉资源开发的规划、策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推进重点项目。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体制。引进各类资本推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小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客家围屋群、虔心小镇生态旅游、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树群、安基山石斛谷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温泉开发利用等八大项目。加大旅游投融资力度,加强景区旅游公路、安全设施、供水供电、环境保护、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加强与省内外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联系合作,适时举办中国(龙南)摄影展自驾旅游活动月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旅游品牌评选,全力以赴筹办旅游节,扩大龙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次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启动《龙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编制工作,编制完成杨坊、桃江片区控规,修编东湖、里仁等片区控规和8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加大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启动实施900户棚户区改造。加快产城融合石人新区建设,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完善片区功能配套。大力推进龙洲片区建设,建成龙洲综合市场、移动枢纽大楼,开工建设阳光龙湾、阳光水岸。统筹拓展东湖新区、新都片区,启动五星级酒店建设,建成新都返迁房,稳步推进城市扩容提质。以赣深高铁设站为契机,科学规划高铁新区。强化建设管理。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的标准体系要求,加快完善城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高品位推进城市精品亮化、绿化,完善龙翔大道延伸段、翼龙路、渥江美食一条街、工业园区道路景观亮化工程,做好市民公园续建工作,增加城市绿色休闲空间。加快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后续工程建设。保留城市历史文脉延续性,开展老街小巷维修改造和亮化提升工程,实施解放街改造。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抓好市容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推进拆违控违工作,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建设美丽乡村。抓好杨村全国重点镇、里仁市级示范镇建设,继续完善其他圩镇功能设施配套。推进以中心村和传统文化古村落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完成5个中心村、50个秀美乡村建设点任务,建成一批展示客家风貌的特色乡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强化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争取乌石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突破瓶颈、补齐短板、适度超前,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加速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高铁、高速、国省道、县乡道建设,把龙南打造成为承南启北的赣州南部综合性交通枢纽。全力配合赣深高铁建设,争取设立市级标准站点,加快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启动535国道(三南公路)龙南段征地拆迁工作,完成105国道路面改造。开工建设玉环北路中段、金丰路南段、迎宾大道三期工程,启动新都片区市政路网建设,实施和利至东江高速路口道路改造。争取杨坊桥重建工程年内建成通车。启动金龙大桥的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加快连通龙洲、石人片区。强化能源支撑。建成投运临塘220千伏、杨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杨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建成新圳工业园拓展区电网。积极争取西气东输二期支线信丰至龙南段项目。加快建设管道燃气管网输配系统,建成富康工业园天然气站。增强水利保障。推进日供5万吨自来水扩建工程和园区供水管网工程,增强城市给排水能力。实施桃江、渥江、濂江沿岸防洪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水平。继续做好供水管网改造延伸工作。加快全省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着力建设信息龙南。完善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和宽带乡村信息化,推动互联网+”电子政务、工业、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工程,打造智慧城市

(七)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趋势,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壮大金融产业。推进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惠农信贷通,启动创业信贷通4个信贷通全年发放贷款5亿元以上。争取农业发展银行、九江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龙南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组建完善市政公用、园区投资等市场投融资平台。集团化运营城投公司,全年融资10亿元以上。组建政府出资融资性担保机构。着力发挥财税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精心培育电子商务。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集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创客办公服务中心、创客培训中心和农产品体验展示中心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大力开展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产业招商,积极培育本土电商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保税物流中心、陆路口岸作业区建设。抓紧实施龙南综合物流园、龙南商贸物流园、赣粤边际农产品贸易中心项目。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八)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抓好渡江莲塘核心区建设,年内完成蔬菜基地、水稻制种基地、休闲旅游等功能区建设。推广无土栽培、智能温室大棚栽培等农业新技术,提高园区农业科技含量。其他各乡镇至少建设1个现代农业示范点,引领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耕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总产量。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推进标准果园建设和脐橙恢复性生产,促进脐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引导生猪产业规范发展,壮大花卉苗木、油茶、茶叶、鹰嘴蜜桃、特种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抓好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产品加工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年内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家以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年内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以上。

(九)用好政策争资争项。借助《若干意见》、对口支援等政策力量,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开发,主动对接上级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盘子及对口部门规划,认真编制全县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重点加大棚户区改造、旅游、教育等项目包装力度,全年完成开发储备项目150个,争取各类资金14亿元以上,其中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0个以上,资金4亿元以上。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项目规划选址、建设用地指标、环境评价、前期报审手续等方面,缩短审批时限,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加大力度破解项目环评、征地拆迁、管线搬迁、供水供电等节点难点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全年实施重点工程95个,总投资124.6亿元,年度投资39亿元。

(十)倾情发展民生事业。坚持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90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呵护生态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落实河长制目标措施,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力度,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争取列入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提高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严控粉尘废气排放,抓好无主尾矿库、采煤塌陷区以及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区域的恢复治理。推进足洞重稀土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及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平方公里,把临塘小流域虔心小镇打造成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及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常态化运行。巩固提升教育文化事业。推进石人片区学校、里仁片区学校和新都片区幼儿园项目建设,实现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较大行政村有一所公办村级幼儿园的建设目标。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着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扩大高中教育覆盖面。积极推进职业中专升格或兴办职业应用技术学院。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加大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力度。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县建设。加快赣南围屋博物馆(龙南县博物馆)新馆、数字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建设。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传习所,保护传承客家文化。推进健康龙南建设。完善社区、乡村体育健身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体质。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逐步铺开乡村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试点,加快7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周转房新建或改建步伐。倾力支持县人民医院发展,完成公立医院项目整体搬迁,提升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产权公有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根据统一部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竣工使用社会福利幸福园、里仁敬老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东湖、长乐、社会福利养老中心等项目。积极完善社会保障。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扩大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稳定新农合、城乡居保的参合率和参保率。完善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和优抚(抚恤)对象等困难群体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健全困难家庭特别救助制度。深入推进救急难工作,拓展社会救助渠道。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维护和谐稳定局面。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拓宽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继续发挥好原籍干部、妇女、应急处突三支队伍作用,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推进天网工程增点扩面、资源整合、改造升级,加强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力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团结的力量、更加实干的精神,打造高效、服务的政府,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推进法治龙南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坚持三重一大事项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和民主决策,发挥好法律顾问的作用,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改进作风,建设为民政府。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防止不严不实问题反弹。始终坚持民生导向,强化服务宗旨意识,及时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密切干群、政企关系。

严谨高效,建设实干政府。坚持每周召开县长办公会,对接好经开区主任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部门职责履行、重点工作推进等方面的监督考核,实行跟踪督查和报告反馈制度,强化行政问责,确保承诺的事一件一件落实,决定的事一件一件办好。继续深化三单一网改革,加快简政放权进程,对入园企业和项目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缩短审批周期。

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支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行政监察,加强对土地出让、重大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招投标、监理、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坚决查处违规插手工程建设项目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实践新理念,要求我们主动作为、积极有为;踏上新征程,开辟新境界,需要我们奋勇前进、奋力争先。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不负重托,为深入推进一极两市四区建设,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1专精特新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2、三单一网:三单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一网指政务服务网。

3、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5、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6、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来的概念。国务院于201558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7、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是中央明确的精准扶贫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8、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