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型”政府建设简报(2023年第1期)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02-05 14:42:00

“五型”政府建设简报(2023年第1期)

【典型推介】

龙南市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龙南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独特生态资源,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城市的鲜明标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转型,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典范。

一、全力治污攻坚,着力守护蓝天碧水。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PM2.5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双达标”,实施工业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整治、扬尘整治提升、科学精准治气四方面专项行动,全力守护龙南蓝。2022年,全市PM2.5均值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达到年度目标值,与上年同期相比PM2.5平均浓度下降4.3%。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抓好断面水质达标,促进跨界水质提升。2022年龙南龙头滩电站出境断面氨氮浓度均值为0.79mg/L,稳定达到Ⅲ类标准。2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石峡山水库、桃江自来水厂)水质保持在Ⅱ类或者Ⅱ类以上标准,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已达标并逐步向好。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土壤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将93家危险废物产生、经营企业纳入江西省危险废物监管平台,督促146家城区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完成平台注册备案,充分利用平台信息预警、实时监控功能,强化日常检查和抽查。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二、立足绿色转型,夯实美丽龙南发展底色。多途径“腾笼”,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市场换、司法拍、异地挪、政府收、低效提等模式盘活资源,针对园区内“僵尸”企业、闲置低效企业等高耗低能企业进行清退,90天完成园区近万亩土地征迁,80天腾退首批38家企业,盘活工业用地1785余亩、厂房45万平方米。高质量“换鸟”,提门槛助升级设立招商准入门槛,围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双首位产业积极招大引强,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发展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目前,“腾笼换鸟”引进22家符合招引标准企业。腾换土地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将由腾换前的37.96万元、0.93万元分别增长至1280.17万元、34.41万元。严要求“守卫”,多举措免闲置。建立项目会商研判机制,把有限的资源配置给大项目、好项目。2022年研判项目148个、否决项目59个。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抢抓市场机遇,以被动腾换为主动引,提升地块产出效益。拓展工业用地5300亩,新建和改造园区道路18公里。腾退闲置低效企56家业,引入优质高效企业42家,盘活工业用地3500余亩、厂房81万平方米。

三、聚焦共享共治,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形成政企社共治合力,不断引导全市上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搭建议事监督平台,发挥河长制、林长制作用,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日常管理优势,提高群众参与程度。鼓励企业绿色发展。高度重视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强化思想自觉,积极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2022年,3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龙南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创新绿色试点,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创建节约型机关,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杨村镇政府“四抓四促”

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

杨村镇政府聚焦“五型”政府建设要求,紧扣“江西南大门、融湾第一镇”定位,以打造基层政务公开“十县百乡”试点乡镇、省级经济发达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目标,通过抓项目、抓产业、抓民生、抓作风,推进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一、抓项目,促发展。一是高质量建设太平古镇。“燕翼围”为中心,整合周边27座围屋形成太平古镇,通过实施立面改造提升、古建筑修缮复原、业态招商引进、客家文化挖掘等项目内容,打造一个客家文化综合体验区。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并被列为第32届世客会参观点之一。二是多举措打造美丽圩镇。投入200余万元开展圩镇管线管网整治,通过架空线路梳理、杆路合并拆除、线路“上改下”等措施,着力解决一批线缆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等“空中蜘蛛网”问题。投入1500余万元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采取市场功能分区、非规范摊位拆除整治等措施,推动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建设乡镇首个智慧停车场,占地5000平方米,设立停车位120个及部分充电桩设施,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题。三是全方位推进医疗强镇。抢抓市第七人民医院项目落地机遇,成立镇级工作专班,全方位做好项目协调推进配合工作,仅用1周时间完成项目土地征收,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早日投产使用,为杨村乃至周边乡镇群众提供更好医疗服务。

二、抓产业,促发展。一是抓实农业产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投入400多万元做好抛荒地复耕、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工作,完成抛荒地整治3800余亩。2022年,全镇共种植早、中稻8900余亩,晚稻8300余亩,油菜6200余亩。打造“南望谷”农业服务公司,积极整合全镇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二是抓强旅游产业。坚持“景区带动街区、景区带旺镇区”发展理念,以“太平古镇”为核心,将景区传统民房统一流转用于业态开发,动员群众“以房入股”进行合作经营,带动群众共享旅游红利。自主研发“好客杨村”智慧旅游小程序,整合景区、酒店、交通、美食、民俗、人文等内容,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三是抓优商贸产业。对镇域商贸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安排镇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联系,进行定期走访,针对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做好企业入规工作,积极扶持宏宝超市等2家企业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目前已提交省统计局审核认定。

三、抓民生,促服务。一是做好群众矛盾化解。建立“信访公开承诺”“领导干部下沉接访”“信访案件研判例会”“信访反面案例曝光”4项工作制度,进一步理清理顺信访处置机制。以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打造集矛盾纠纷受理、案件分流、任务指派、进度跟踪、指挥调度、调处化解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太平乡里”民情驿站。民情驿站设立以来,已接待群众60余人次,登记矛盾纠纷32起,成功化解30起,其中成年积案4起。二是解决群众身边难事。深入推进农村小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探索“镇里出一点、单位帮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资源整合新模式,全年筹措整合资金600余万元,实施一大批修建街檐、排水沟、门坪硬化、入户路等千元、万元项目,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细致末梢”难题。三是办好群众满意教育。牵头成立杨村“奖教奖学”协会,引导乡贤、爱心人士为杨村教育事业捐资捐款,已筹集善款100余万元。该资金将专项用于奖励杨村优秀学子和工作优异教职工,有力推动杨村教育再上新台阶。2022年,杨村中心小学在全市二类学校教学质量、综合绩效考评中均位列第一名。

四、抓作风,促勤廉。一是锤炼务实作风。推行“夜学晨练”工作模式,即工作日20:30前和早上8:30后,由老干部带领年轻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群众走访,手把手教会年轻干部讲好“农家话”,练就“烟火气”,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二是激励担当作为。出台青年干部培养激励机制,由班子成员作为“辅导员”对干部进行培养,围绕干部在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和驻村工作3个方面表现每月进行综合测评和干部互评,评选出前10名干部进行月度表彰,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重要依据。三是保持勤廉本色。以推进勤廉单位创建为抓手,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纪法知识课堂等,筑牢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持深入一线下访接访,印制5000余份连心卡向群众发放,对群众反映干部作风问题及时予以处置,全镇勤廉氛围日益浓厚。今年以来,镇纪委收到群众信访件同比下降44.5%,有4名干部主动上交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礼品礼金,价值7000余元。

渡江镇推动“四治融合”,提升“五型”政府建设“驱动力”

坚持把党组织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作为根本方式,着力推动基层治理机制体制创新,全力提升“五型”政府建设“驱动力”。

“法治”塑骨,营造法治氛围。制定圩镇管理办法,规范圩镇行政执法程序,配强圩镇执法队伍,加强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将圩镇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开展“法律进圩镇”活动,结合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镇干部、村干部、圩镇管理委服务中心和星级文明户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用法治的力量保障圩镇管理的有序与顺畅。依圩镇矛盾调解室,由圩镇管理服务中心牵头,“执法大队+派出所民警+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多方联动,坚持“有事好商量,街里共商议”的理念,探索“街里更近,议事更简,评价更准,公开更明”的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圩、矛盾不上交”。开展环境执法,车辆乱停乱放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整治车辆占道乱停、车辆不停入停车位内、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停车位、僵尸车长期占用停车位等停车乱象。使村民逐渐从“站着看”向“跟着做”,再向“主动做”转变,激发群众主体意识。

“自治”生肌,织密治理体系。“街长制”为抓手,将圩镇划分为7个街道,每条街通过商户、住户推选出1名街长,构建“党群服务中心—圩镇管理服务中心—街长—住户(商户)”四级联动体系,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圩镇治理,激发党群“共治共管”活力。明晰9项职责,引导街长带头当好政策规定的宣传员、遵规守法的监督员、社情民意的观察员、上报情况的信息员、沟通协调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防火救灾的安全员、人居环境的检查员、营商环境的服务员(“九大员”)。设立街区公示牌,颁发街长证,制作“街长喊你来参与”红马甲,提升街长履责意识和身份认同。强化正向激励,街长优先推荐参与评先评优,优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优先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储备。

“德治”造血,树立文明新风。用渡江脐橙热度,“脐橙”即“齐诚”的宣传点,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建立无人售卖摊。全面推行移风易俗,重新包装新埠村红白理事会,推广文明婚俗、绿色殡葬。建立圩镇矛盾调解室、农民夜校,强化重点部位智能化监控设施,着力加强群防群治,实现基层服务管理和平安创建精细化、精准化。结合家规族训、镇规民约和村规民约制定圩镇文明公约,融入乡村信用体系、商贾诚信经营、村民有序参与等文化。围绕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村规民约等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实施积分制管理,开展星级文明户、诚信经营户等创建活动,合理设置积分,将积分的主要内容、评分标准、运行程序等环节交由党员、圩镇群众代表、商户代表、志愿者具体实施,群众商定,圩镇管理委员会审核把关,予获评住户及商户免除卫生费、摊位费奖励,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使村民自治行为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智治”炼髓,点燃智慧引擎。“智慧圩镇”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推进智慧乡村管理系统进圩镇,利用群众家庭宽带,购置监控设备,通过群众联网共享的方式,加快重点场所、重要街道、重要区域和背街小巷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圩镇治理网络,筑牢基层平安“防护网”,借力“智治”支撑,有效预防违法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